今天,央视、人民日报等17家媒体齐聚闵行,就为这事……
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上海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文汇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
劳动报、澎湃网、东方网、青年报、
上海日报、上海教育电视台、
界面新闻、大众卫生报、健康财富
9月21日下午,央视、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17家媒体齐聚闵行,采访闵行区中心医院关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情况。
据悉,闵行结合区域实际,全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取得明显成效,闵中心成功晋级为三级乙等医院,成为上海市首批区域性医疗中心。
便民利民“闵行捷医”指标全区第一
如今,在闵行就医可谓便利。据介绍,闵中心推进门诊全预约,提供闵行捷医APP、自助挂号机、微信服务号、微医等多种预约方式和途径,同时门急诊区域安装了25台”闵行捷医“自助缴费机、50台自助缴费屏,通过支付宝、微信就能实现轻松付费结算,平台挂号缴费结算患者日均6000余人次,在“闵行捷医”各项指标实现全区第一。
而这只是闵中心便民利民措施的其中之一。针对医疗、护理、患者安全、药品等9个方面,闵中心完善了危急值处理流程、重大手术报告审批报告与跟踪流程、围手术期抗生素管理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流程等近20个相关流程。医院还创建了国家胸痛中心、市急性创伤急救中心、闵行区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和上海市消化内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卒中中心建设案例→老伯吃面突然言语不清、半身麻痹!医生说:多亏他儿子这一举动救了命)
在2019年上海市质量控制监督抽查中,42个项目中22个项目名列前茅,7个项目名列第1名,“中风120急救头等舱”项目获上海市第二批“创新医疗服务品牌”。2019年,常见疾病科普体验馆成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值得一提的是,闵中心还是闵行首家实现住院和门诊异地医保结算的医疗机构。
借船出海家门口就有优质医疗资源
看病难被认为是老大难问题,但通过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医联体内医疗服务一体化,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闵中心借助“中山医院-闵行”医联体、妇产科医联体、儿科医联体,聘请市级医院专家任职,开展了多种形式合作,逐步实现便捷化、均等化、同质化、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其中,多学科联合门诊已于2018年陆续开设,包括肺小结节联合门诊、联合药学门诊、产科大畸形筛查、中风120和脊柱联合门诊等。2019年,各联合门诊共接诊患者714人次。
(“中山医院-闵行”医联体“颈肩腰腿痛”多学科诊疗门诊案例→家门口来中山医院专家了,免专家挂号费……)
儿科医院专家到闵中心坐诊
上接三甲医院,下连社区医院。在区域医联体的基础上,闵中心与北片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双向转诊通道,为“1+1+1”签约居民提供社区上转优先预约、优先缴费、优先就诊、优先检查等便利,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技术支持中心。2019年社区预约专家门诊及检查2038人次,区域口腔医联体转诊64人次,开展PACS远程会诊21.6万例,MUSE远程会诊10.4万例。至2020年8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开设13个专业27个专科教学门诊。
闵中心医生下社区
创新发展科研竞争力榜上有名
医院发展还离不开医教研协同发展。据了解,闵中心聚焦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研究流程的创新,促进了新技术、新项目的研究和应用。医院有市医学重点专科3个,区大学科建设项目2个,区特色专科9个,院级学科18个,形成了“血药浓度监测和药物基因检测为平台的精准用药体系”“急诊抢救-急诊ICU-急诊病房一体化的急诊管理模式”等多项先进医疗体系。
院前急救联动系统
与此同时,闵中心医疗技术平台建设日趋完善,建立了“周良辅院士、葛均波院士、顾玉东院士”工作站。2019年获批成立上海市卫健委消化肿瘤全周期监测与精准干预重点实验室。
顾玉东院士(右二)
周良辅院士(左一)
葛均波院士(前排右一)
近5年,医院承担了国家重点专项和自然课题27项、上海市科委、卫健委的课题40项;发表论文9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0余篇;获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医院科研竞争力在2019年11月发布的上海市26家区级医院排行榜中位列第5名,7个学科进入学科排行榜前五名。在国际权威排名机构—自然指数2017大陆医院排名中位列65名。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闵中心只是闵行区域医疗中心之一,
随着健康闵行建设的深入,
老百姓将享受到更多的医疗福利!
本文为闵行融媒体中心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记者:陈美玲 实习记者 郑晶晶
编辑:陈美玲
猜你喜欢